人民网北京2月27日电 (记者杜燕飞)日前,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联合11家供能及用能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电气化发展高端论坛暨第三届电能替代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电气化是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途径和方式,要聚焦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凝聚多方共识,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和发展氛围,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我国电气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持续增加,为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作出了贡献,电气化已成为促进能源结构调整、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路径。”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在论坛上表示,我国深入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将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向好,带动电力需求持续保持刚性增长,激发电气化发展潜力。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黄利斌在论坛上强调,提升工业领域电气化水平,要注重强化先进电能替代技术推广利用,推动高温热控、大功率电热储能锅炉等电能替代装备融入更多的生产工艺环节,拓宽电能替代领域;以工业企业和园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加快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促进就近大规模高比例消纳可再生能源,推动用能高效化、低碳化、绿色化,为实现工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能效基础。
“电气化是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中电联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表示,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新实践,加快构建能源安全新格局,需要在广泛使用电力的基础上,持续提升电力服务水平,促进绿色电力消费,加速终端用能电能替代进程,推动电力与现代数字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以“协调互动、经济便捷、创新驱动、绿色低碳、智能融合”的电气化,实现电能融合多种能源协同高效运行。
谈及我国电气化发展路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主席、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舒印彪认为,再电气化将推动建立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体系,助力技术产业优化升级,形成以清洁电力生产消费为基础的新型技术和产业体系。能源生产侧的清洁化与能源消费侧的电气化是再电气化的核心内容和重要路径。
“实施再电气化要以清洁化、电气化、数字化、标准化为方向,在能源生产侧实施清洁替代,打造深度低碳电力系统,在能源消费侧实施电能替代,提升全社会电气化水平,聚焦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推进关键技术创新突破。”舒印彪说。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江亿看来,未来新型零碳电力系统中,建筑将从简单的电力消费者转化为发电、蓄电、调节和消费的四位一体的重要角色,是实现电力零碳的重要支撑,要挖掘、营造和利用建筑机电系统的各种柔性用电潜力。
“新能源革命两大主体系统--新能源动力系统与新能源电力系统具有相似性和互动性,共同的技术瓶颈都是储能技术,未来基于车网互动的智慧能源系统将促进各类能量聚合。”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说。
对于钢铁工业而言,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终身教授毛新平认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优化工艺流程结构,打造绿色低碳产业链,加强全球低碳产业创新合作,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谈及如何推进电气化进程,杨昆认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应统筹好电气化发展与电力供应保障。高比例的新能源消纳与高水平电力供需动态平衡的协调、同步,离不开用能行业与能源电力行业的协作配合。建议用能行业与能源电力行业携手合作,共同推动全社会电气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支持电气化领域科技创新,协同开展电能替代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标准制修订,针对各行业用电需求增长、电力供应保障和能源低碳转型之间的有效衔接,促进上下游供应链产业链融通,进一步提升电气化水平。
“未来,实现全社会电气化水平提升需要进一步凝聚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关于电气化发展的共识,共同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氛围。”黄学农表示,加强行业上下游全产业链协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电力保障和绿色动能。
论坛同期发布的《中国电气化年度发展报告2022》指出,我国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促进绿色消费,将推动电气化进程朝向协调互动、经济便捷、创新驱动、绿色低碳、智能融合方向不断推进,促进电气化更好服务用能行业与能源电力行业协调发展,助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