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茫茫沙漠中,造绵延170公里、宽度200米的零碳城市,可住900万人,城市能源全靠太阳能和氢能。这是2021年沙特阿拉伯发布的“The Line”城市建设项目。这一乌托邦式的项目眼下已开工建设,但谁能想到,为这个未来城市提供氢能源的制造商,其制氢装备中一个重要部件竟来自嘉善的一家企业。
怀着好奇,我们来到位于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艾西复合材料(嘉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西),在门口就被一排产品陈列柜吸引了目光。只见蓝白相间的柜板上,放着众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管线制品,弯曲的、垂直的、由粗变细或由细变粗的,种类十分丰富,但乍看却有些其貌不扬。
“我们通过合成双层复合结构材料,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生产各类型工艺设备和管线等。”艾西复合材料(嘉兴)有限公司运营总监熊涛拿起一截材料向我们展示。我们接过来细看,感觉十分轻巧。
“它的密度仅有钢材料的四分之一,但强度却可以媲美高级合金钢。”熊涛说,他们将高纯热塑性工程塑料内衬与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结构层进行复合加工,生成的这种新材料,不仅耐腐蚀、洁净度高,还具有高抗渗性、摩擦系数小、导热系数小、耐候性强等特点。
这些特点赋予了产品更高的可塑性,使得这款新材料能被应用于多种多样的场景中。废气处理塔、存放腐蚀性液体的储存容器或输送的管道、大型的气液相反应装置……企业的产品被广泛运用到了高端高分子材料制造、制浆造纸、化工、电子、矿山、环保、高纯绿色氢气制造、食品、化妆品制造、稀有金属提炼、农业等行业。
“沙特阿拉伯‘线性城市’的能源供应商之一就是我们的客户。” 在艾西复合材料(嘉兴)有限公司CEO顾勇的办公室里,他打开手机向我们展示了这座未来城市的奇妙之处。对于自家产品能参与到这未来座城市的建设运营中去,顾勇显得底气十足。
为了拿到订单,他们必须面对客户提出的近乎严苛的产品要求,因为客户需要不断为城市提供氢能,其制造氢气的设备也必须不停运转。客户提出,在他们的制造阶段,艾西需要提供一种稳定可靠、经久耐用的装置,确保在其中氢氧和液体分离时,不会发生泄漏等其他风险,且这一装置要连续不间断地运行至少20年。
“事实上,我们的产品一般使用寿命已经实现可达20年以上。”顾勇告诉记者,但为了谨慎起见,艾西的技术人员还是按照欧洲标准进行了包括疲劳试验、法向粘结强度测试在内的多项验证性试验,最终达成了客户的要求。艾西对于产品和技术的底气,来自其总部公司,位于荷兰Hengelo的Plasticon Composites集团。作为一家外商独资企业,艾西的原始技术积累和管理经验均来自国外。
2006年落户嘉善至今,企业参与了国内标准《纤维增强塑料压力容器通用要求》(GB/T 34329-2017)的编写,并主导修订了行业标准《玻璃纤维增强聚氯乙烯复合管和管件》 (HG/T3731)。眼下,艾西的产品远销北美、东南亚、澳大利亚、沙特等地,国内市场份额也在逐年提升,预计今年年产值可达7000万元
采访中,当我们听到“线性城市”的案例时,无不感慨,这个带有科幻色彩的城市项目,虽然颠覆想象,但的确照进了现实。
关于未来的畅想还在继续,人们可以在里面生活、工作,可以在5分钟内步行到达所有公共设施。此外,这座城市还将在内部修建一条高速铁路,把城市内任何两地之间的出行距离缩短到20分钟内。就像建造金字塔需要牢固的基座,人类想实现的梦想都需要建立在坚实的现实基础上。哪怕是一小截管道,也是这座城市能源稳定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一切的前提,就是新材料的不断开发应用。
新材料是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和先导。而加快布局前沿新材料也已成为我国的重大战略之一。全息膜、硼墨烯材料、4D打印材料、时间晶体……越来越多的新材料被研发出来,并逐走向产业化,被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但不可忽视的是,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易受原材料和能源价格波动影响等等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一加一减”,一方面加强新材料技术的研发和创新,突破一些关键技术和核心专利,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优势;另一方面要减少新材料生产的依赖性和风险性,降低新材料生产的成本和消耗。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还可通过供应链协同优化、数字化转型升级等手段,为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添一把柴”。